不懂资产清查的看过来,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
什么是资产清查
资产清查是指以实地盘点、核对往来等方法,查明经济主体占有资产实有数额的活动。目的是摸清企业的家底,为企业评估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财产清查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为了保证财产清查工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财产清查的目的,确定各项财产清查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资产清查包含那些内容
一、实物的清查
二、货币资金的清查
三、结算往来款项的清查
资产清查可分为哪些类型
(一)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类
1、全面清查
概念:是指对一个单位的全部资产,包括实物资产、货币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进行的全面彻底的盘点与核对。
特点:清查范围大、投入人力多、耗费时间长。
实施全面清查的情况有:
年终编制决算会计报表前;
企业撒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
企业更换主要负责人时;
企业改制等需要进行资产评估时。
2、局部清查
概念:是指对一个单位流动性较强、易发生损耗及较贵重的部分资产进行的盘点或核对。
特点:清查范围小、专业性强、人力与时间的耗费较少。
实施局部清查的情况有:
材料、商品、在产品、库存现金于每日营业终了进行的实地盘点;
企业与银行之间进行的账项核对;
企业与有关单位进行的债权和债务核对或查询等等。
(二)按清查的时间分类
1、定期清查
概念: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一个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资产进行的清查。
时间:月末、季末和年末结账时进行。
特点: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2、不定期清查
概念:事前未规定清查时间,而根据某种特殊需要进行的临时清查。
实施不定期清查的情况:
更换财产物资经管人员(出纳员、仓库保管员)时;
实物资产遭受自然或其他损失时;
单位合并、迁移、改制和改变隶属关系时;
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进行会计检查时;
清产核资工作时。
特点: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资产清查前的大致流程
1、组织准备。
成立由财会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的业务领导、专业人员及有关职工代表组成三结合清查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实施该项工作。制定具体的清查计划,安排合理的工作进度,配备足够的清查人员。
2、清查过程
清查过程中,要做好清查质量的监督工作;
3、清查完毕后,应将清查结果及处理意见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处理。
4、业务准备
应将清查日前所有的资产账薄登记齐全,并结出账面余额,做到账账相符,以便确定账实之间的差异。
应将其使用和保管的各项资产,按其自然属性予以整理,有序排列,整齐堆放,并利用标签注明资产的品种、规格和结存的数量,以方便盘点核对。
应准备好盘点清册和计量工具,校正度量器,以保证盘点结果的准确可靠。
企业资产清查的目的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和真实。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现账实的差异,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与账面记录是否相符,并可以查明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及时进行账面调整并采取措施,切实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和真实。
2、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单位内部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备和利用情况,对于储备不足的应及时补充,保证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对积压、呆滞及不配套的物资应及时作适当的处理,避免损失浪费。通过财产清查,挖掘企业内部物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从而提高各方面效益。
3、保护单位财产是安全和完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现对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有无由于管理不善而发生霉烂变质、损坏丢失或者被非法挪用、贪污盗窃等情况,从而采取措施,改善对财产物资的管理,保护单位财产的完整和安全。
4、促使单位遵守财经纪律和信贷结算等制度。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单位是否切实遵守财经纪律、按期上缴税利,是否遵守结算制度,对各项往来款项有无逾期和拖欠情况,促使单位严格遵守各项财经制度和纪律,及时进行债权、债务的结算。
5、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单位内部各项制度的健全程度,有利于制度的完善和防止差错的产生。同时,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激励会计人员提高贯彻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素质,使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资产清查的意义
1、有利于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
2、有利于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
3、有利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