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 | 不会写审计报告,谈再多审计方法、技术都瞎掰

1.jpg

导读: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主要成果的呈现形式,也可以看成审计部门价值创造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重要并不一定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审计团队动不动都在谈审计方法、审计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等,对审计报告的撰写质量不够重视,甚至忽视。       

 

曾经有个审计团队,把审计报告的撰写固定到一两个人完成。他们以为能够提高审计报告的撰写效率,结果是审计报告的质量没有上去。主要原因就是审计报告撰写人员不了解审计检查流程,对审计发现也没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那些只负责具体审计检查而不写报告的审计人员,他们写的底稿也逻辑混乱,重点、层次不清晰。

 

即使审计报告可以有制式化的要求,力求简洁,但是审计报告也会面对不同的情况而做相应的处理。

2.jpg

审计报告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它是重要的审计产品,还因为它能够反映出审计人员一系列综合素质,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审计人员对本企业的业务知识掌握程度低,就会导致审计报告里的描述与实际的业务政策、流程不一致,轻则遭到被审计单位暗地里的嗤笑,重则影响审计判断和结论。有的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里反映的问题,尤其是问题定性,与实际的业务流程有较大或较小的偏差,被审计单位之所以还承认这个问题,很大的原因可以在整改时向审计人员解释,该问题因为业务流程的变更,已经整改完毕。

2.规章制度熟悉程度。很多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要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如果不能选择最合适的规章制度为依据,那么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比如有些审计人员对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制度不熟悉,就动不动引用《会计法》来定性一些操作性的小问题,真的就是高射炮打蚊子。审计人员要以理服人,这里的”理“,其中之一就包括规章制度。

4.jpg

3.逻辑分析能力。有些审计人员写的审计报告逻辑混乱,不知所云。他们也不去思考什么是必要条件,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他们还会把结果当原因,把关联关系当成因果关系,等等。审计人员如果不能提高逻辑分析能力,遇到稍微复杂的审计发现,就不知道如何进行解构,如何清晰明了地反映到审计报告上。

4.认知水平。认知水平高的审计人员能够将审计报告涉及的业务术语、概念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句,方便不同背景的阅读者理解,也能够看到事件、问题背后的动机、原因和影响,还能够从审计发现中找到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认知水平高的审计人员,能够以更高的格局来看待问题,提出更全面、站在公司整体角度的审计建议。

3.jpg

5.工作态度。审计报告上出现的一些低级错误,例如语法错误、标点错误、单位错误、勾稽关系错误、数据错误等等,都因为撰写报告的审计人员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问题。如果审计报告都错误百出,那可想审计项目也不会有什么高价值的审计发现了。没有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就会错过许多蛛丝马迹,让审计线索从身边溜走。工作态度其实是很多、甚至一切问题的根本。什么习惯问题啊,专业问题啊,客观条件制约啊,等等,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态度问题。

审计检查方法中,有倒查法,逆查法。而审计工作改进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审计报告的评价来倒推审计项目的质量和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可以从审计报告的质量推演出审计项目的质量。

打一个比喻,那些审计报告撰写能力差的审计人员,好像一个猎人。即使这个猎人有很先进的猎枪,即使也掌握了一定的打猎技巧,即使还真的打到了猎物,但是却没有能力把打到的猎物带回去,那就是白忙活一场。甚至还有一种情况,一枪下去,猎物被打倒了,但是跑过去找了半天,找不到被打倒的猎物,这更是浪费了子弹和时间。

5.jpg

有的审计部门,把培训搞得看似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一会儿培训这个,一会儿培训那个,审计人员的培训课时也不断地提高,先不说网上挂课赚取课时这种形式主义,就说审计人员的基本写作水平,几年的积累,最后基本上还是原地踏步。

底层的能力不能提高,基本的认知不能提升,什么审计技术,什么数字化转型,最后也都是停留在书面总结报告上。

 

 

  • 首页
  • 服务范围
  • 服务案例
  • 400电话